top of page
Recent Posts






Archive
Tags


第二次聖薩爾瓦多城戰役
1642年8月20日荷軍17艘登陸艇在八尺門水道登陸意圖奪取聖薩爾瓦多城後方的制高點。 荷蘭人分別在1641年與1642年發動過兩次對聖薩爾瓦多城的戰爭。第二次進攻於1642年8月10日由Hendrik Harouse (哈囉色)率領,擁有4艘船艦(Wydenes,...


三貂角烽火台
西班牙人在三貂角高處設有烽火台並有駐軍負責瞭望,當發現有荷蘭船靠近時就升三把火為信號通知附近的西班牙船隻趕快走避。 「Santa Catalina」灣(聖加大利納灣,今蘭陽平原海岸)北端的終點是「Punta Santa Catalina」(今三貂角),它位於北緯25度,是台...


荷蘭船窺視雞籠
1629年8月18日荷蘭船「Domburch」號在雞籠港外窺視,來雞籠之前這支荷蘭艦隊已經在淡水與西班牙人發生過海戰。 西班牙人佔領雞籠島後,次年荷蘭人在日本長崎得到消息稱中國帆船從馬尼拉載著石灰石與其他物資做為建設簡易的堡壘之用。這時巴達維亞已經知道西班牙佔領雞籠之事,並...


來自馬尼拉的補給船
聖薩爾瓦多城前方來自馬尼拉的補給船正在卸載,帶來白銀、糧食、補給品、替換人員,還有外界的訊息。補給船一年只有兩次,有時甚至只有一次。 西班牙佔領雞籠的其間大部份物資給養都得靠馬尼拉運補,稱為「Socorro de Manila」(馬尼拉的補給)。由馬尼拉航行到聖薩爾瓦多城的...


生理人
「生理人」在雨中的舢舨上。當時西班牙人稱閩南華商為Sangley,我們今天閩南語還稱「生意人」為「生理人」。 「生理人」(Sangley)是呂宋島的西班牙人對中國商人與移民的稱謂,可能來自於閩南語的音譯,直到今天閩南語與客家語仍稱做買賣的生意人為「生理人」。...


菸草的引進
巴賽族原住民頭目口叼煙斗蹲在沙灣的海岸邊吸菸。來自美洲新大陸的菸草是西班牙官員拜會原住民頭目最受歡迎的伴手禮,最初由菲律賓引進。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許多美洲特有的農產品開始流向舊世界並且造成重大的影響,包括甘藷、馬鈴薯、玉米、菸草、番茄、辣椒等。其中馬鈴薯、玉米等是高產量的...


生絲交易
生理人在雞籠的小澗內向西班牙人展示自福州運來的生絲,有白色與黃色等原料,並且有各色緞子、布料、蔴料成衣服裝與鞋等加工品。 西班牙人佔領雞籠的初期每年有一、二十艘中國帆船載著棉布絲等布料到雞籠進行交易,雞籠淡水住民則出售硫磺鹿皮及稻米給中國人。中國商船來要獲利時機的配合很重要...


日本朱印船來採購鹿皮
1632年三艘日本船開來雞籠向原住民採購鹿皮。梅花鹿皮是臺灣的特產,可以做為武士盔甲與刀劍裝飾的材料。 梅花鹿是台灣的特產,鹿皮(corambre)主要賣給日本人做為盔甲與刀劍裝飾的材料。 不過台灣鹿皮交易的重心是在荷蘭人控制的大員,每年出口達一萬張。鹿皮通常由漢人運往日本...


西班牙大帆船與鯨魚
通過台灣東海岸前往墨西哥的西班牙大帆船一定會在這兒與大批鯨豚同行,與今天花東海岸的賞鯨船看到的是一樣的場景。 西班牙大帆船(或稱蓋倫帆船、卡列翁帆船、傀儡王船,英文:Galleon、西班牙文:Galeón)。Galeón改良自克拉克帆船,至少有兩層甲板3至5根風帆桅桿的大型...


西班牙白銀航線通過台灣東海岸
「馬尼拉-阿卡孛果大帆船貿易航線」(Manila Acapulco Galleon Trade)的西班牙大帆船滿載白銀乘著黑潮通過台灣花東海岸。 西班牙航海家對台灣的第一次接觸與開闢美洲到東亞航線有關。1565 年西班牙國王腓利二世派遣López de Legazp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