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三貂角烽火台


西班牙人在三貂角高處設有烽火台並有駐軍負責瞭望,當發現有荷蘭船靠近時就升三把火為信號通知附近的西班牙船隻趕快走避。

 

「Santa Catalina」灣(聖加大利納灣,今蘭陽平原海岸)北端的終點是「Punta Santa Catalina」(今三貂角),它位於北緯25度,是台灣最東邊突出的尖端,右控聖加大利納灣,左控雞籠港周遭水域,地勢非常險要,西班牙人在此派駐有哨兵,發現荷蘭船隻出現在附近就在岬角頂端升起三把火為信號,通知駛來雞籠的西班牙船速掉頭回到「San Lorenzo」灣內躲避。(註1)

荷蘭原來是被西班牙統治,在爭取獨立的八十年戰爭中對西班牙的新仇舊恨延續到了遠東,加上爭奪市場利益的矛盾,雙方勢同水火。荷蘭人擅長於造船與航海,很快取得海上優勢,經常搶劫西班牙人自美洲運白銀來遠東的船,又想驅逐雞籠的西班牙勢力取而代之,因此三貂角烽火台的功能就十分重要。

三貂嶺位於基隆河的上游,所以烽火台士兵的補給推論除了直接海運,也可能利用木船自聖薩爾瓦多城出發循基隆河往上,雖然中途部份河段可能需要拉縴,但以當時的道路條件,這仍然是較可行有效的作法,尤其是運送重裝備譬如火炮等。

---

註1: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17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