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二次聖薩爾瓦多城戰役


1642年8月20日荷軍17艘登陸艇在八尺門水道登陸意圖奪取聖薩爾瓦多城後方的制高點。

 

荷蘭人分別在1641年與1642年發動過兩次對聖薩爾瓦多城的戰爭。第二次進攻於1642年8月10日由Hendrik Harouse (哈囉色)率領,擁有4艘船艦(Wydenes, Kievith, Zantvoort, Waterhond)、1艘補給船、1艘戎克船、1艘使用拉丁帆的船(即卡拉維爾船Caravel),人員共有690人(369名士兵、222名水手、48名中國人、8名爪哇人、30名廣南人、13名奴隸)的艦隊自澎湖來熱蘭遮城受命。17日自大員出發19日抵達雞籠,因為潮流影響及敵人砲火的阻撓未能登陸,護退堡的砲火三次擊中荷蘭船「Waterhond」(水獵犬號)造成二副與幾名船員的死亡。次日(8月20日、星期一)荷軍改由八尺門水道以17艘登陸艇搭載人員300名搶灘意圖奪取看守堡的制高點,20多名西班牙士兵不敵讓荷軍登陸成功且佔領了看守堡。 (註1)

荷軍21日佔領看守堡後於24日運來2座18磅青銅加農砲,以優勢火力向護退堡轟擊,護退堡外牆倒塌,西班牙6人陣亡並損失兩門火砲於25日失守。從護退堡可以俯看聖薩爾瓦多城,荷軍猛轟3小時候停火要求西班牙軍投降,波提羅只好在26日(星期日)投降。 (註2)

其實Hendrik Harouse是先發部隊,真正的指揮官是從巴達維亞來的Johannes Lamotius(拉莫提),但因爭取時機Harouse搶先發動,竟獲成功。Lamotius要到次月13日才率增援艦隊抵達雞籠,隨即接掌了指揮權。

據載,第二次聖薩爾瓦多城戰役中「有1000名來自淡水的巴賽族弓箭手」抵達雞籠島對岸替荷軍助陣,不過荷軍指揮官Hendrik Harouse認為弓箭對戰況幫助不大令其留駐原地 (註3)。 不過這一說法有個疑點就是當時淡水原住民部落人口稀少,根據1646年荷蘭人的調查,全淡水才543人,就算整個台北盆地(包括雞籠河與武朥灣)也不過2,952人,如何派得出1,000名弓箭手? (註4) 不過另有資料顯示有9艘船搭載淡水的原住民攜帶弓箭前來支援荷蘭人作戰。而且西班牙方面也有30名雞籠當地住民持弓箭前往圍堵荷軍的攻勢。 (註5)

所以淡水與雞籠的原住民可能有支援荷、西雙方戰鬥,但人數應該比1,000人少得多。

---

註1: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391-394。

註2: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395。

註3: 王一剛,〈荷軍攻略基隆史料〉《臺北文獻》直字29,1974,頁73-84。

註4: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141。

註5: 陳宗仁,《雞籠山與淡水洋,東亞海域與台灣早期史研究》,頁304。原始檔案分別出自The Formosan Encounter, Vol.II, p.300與The Philippine Island, Vol.35, pp.138-145.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