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西班牙大帆船與鯨魚


通過台灣東海岸前往墨西哥的西班牙大帆船一定會在這兒與大批鯨豚同行,與今天花東海岸的賞鯨船看到的是一樣的場景。

 

西班牙大帆船(或稱蓋倫帆船、卡列翁帆船、傀儡王船,英文:Galleon、西班牙文:Galeón)。Galeón改良自克拉克帆船,至少有兩層甲板3至5根風帆桅桿的大型帆船,使用於16至18世紀的歐洲,直到蒸汽船出現。

Galeón的船身長:龍骨長:船身寬之比例達到4:3:1,而不是克拉克船的3:2:1,簡而言之就是更狹長而流線,如此降低阻力並讓她有更大的機動性和更好的適航性。同時以前克拉克船圓形船尾也修正變窄變平,更能夠支撐船尾的重量。

Galeón後來因發展成裝備許多火炮的戰艦,兩舷由水線往上逐漸內傾以增加穩定性。 (註1)

當時西班牙來往美洲殖民地與遠東菲律賓運白銀的船大多為Galeón大帆船,但是第一次出征台灣的艦隊卻沒有派遣大帆船,只派遣了較小的槳帆船,倒是在1626與1627年兩次出征大員都各派出3艘大帆船。

以1627年出征大員艦隊中的旗艦「San Ildefonso」(聖艾迪方索號)大帆船為例,她的載重是1,400噸、火炮41門、乘員651人(包括高階官員7人、修會5人、西班牙步兵235人、邦板牙步兵86人、砲手32人、水手276人、冒險家10人),可以看出其規模。 (註2)

當時航行於「馬尼拉-阿卡孛果大帆船貿易」(Manila Acapulco Galleon Trade)的西班牙大帆船在回美洲的時候通常藉由黑潮經過台灣的東海岸,所以他們會看到與今日花東賞鯨船看到一樣的鯨魚場景。

---

註1: The Development of Square-Rigged Ship, From The Carrack To The Full-Rigger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7030024/http://www.greatgridlock.net/Sqrigg/galleon.html ,2020.01.01)

註2: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17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