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生絲交易


生理人在雞籠的小澗內向西班牙人展示自福州運來的生絲,有白色與黃色等原料,並且有各色緞子、布料、蔴料成衣服裝與鞋等加工品。

 

西班牙人佔領雞籠的初期每年有一、二十艘中國帆船載著棉布絲等布料到雞籠進行交易,雞籠淡水住民則出售硫磺鹿皮及稻米給中國人。中國商船來要獲利時機的配合很重要,關鍵在於馬尼拉補給船來的時間與所載貨物的內容。譬如1631年中國船載來大批的絲,但5月馬尼拉來的補給船只載來米糧卻沒有白銀,因此無法交換中國人的商品,生理人枯等了一整年最後不得不低價將絲賣給當地駐軍。 (註1)

生理人這一趟吃了虧以後就學會看補給船的船期,五月若沒來生理人可能這一整年都不會來雞籠。貿易本應是萬商雲集、互通有無,變成只能單靠政府補給船運白銀的船期,這種市場怎麼做得起來? 所以後來雞籠生絲的交易市場就萎縮到可以不計了。

當時載來的生絲有白色與黃色等原料,並且有各色緞子、布料、蔴料成衣服裝與鞋等加工品 (註2)。 中國不僅出口生絲原料,還模仿歐洲人喜好的口味設計花色樣式,以低價銷往美洲及歐洲,打垮了西班牙自己的紡織工業,這是造成後來西班牙國力衰弱的原因之一。這件事早在西班牙人佔領雞籠之前就已開始,從1592年開始由東方輸入美洲的貨物就已經超過西班牙輸往美洲的總值 (註3)。 本來絲製品極為昂貴,在歐洲只有貴族才穿得起,但中國出口絲製品的價格降低,最後連秘魯的部分印第安人和黑人都買得起了,有些印第安教堂也用中國絲綢來裝飾。 (註4)

---

註1: 陳宗仁,〈1632年傳教士Jacinto Esquivel報告的解析——兼論西班牙佔領前期的臺灣知識與其經營困境〉,頁26。

註2: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250。

註3: 全漢昇,〈略論新航路發現後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6),頁236。

註4: 全漢昇,〈自明季至清中葉西屬美洲的中國絲貨貿易〉《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中文大學,1971),4卷2期,頁36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