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菸草的引進


巴賽族原住民頭目口叼煙斗蹲在沙灣的海岸邊吸菸。來自美洲新大陸的菸草是西班牙官員拜會原住民頭目最受歡迎的伴手禮,最初由菲律賓引進。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許多美洲特有的農產品開始流向舊世界並且造成重大的影響,包括甘藷、馬鈴薯、玉米、菸草、番茄、辣椒等。其中馬鈴薯、玉米等是高產量的作物,有了它們才有辦法解決糧食供應問題,讓人口大幅成長。明代中國人口能夠破億,與美洲引進的這些高產作物很有關係,但在物種多樣化同時又加重了地力的消耗,更多的人口帶來更重的壓力。 (註1)

根據陳第《東番記》的記錄早在1602年(萬曆三十年)已見到臺灣產有種植番薯的記錄「蔬有葱、有薑、有番薯、有蹲鴟,無他菜 ...」 (註2) 其來源可能是呂宋傳入,或福建傳入(福建在萬曆之後以有種植番薯,徐光啟曾著《甘薯疏序》),或西方船隻停靠或海難遺留,可見美洲新大陸農產物種的引進台灣還早於西方殖民時期 (註3)。 但未明確指出北台灣是否有種植。

比較特殊的是菸草與台灣原住民的關係。哥倫布在第一次航行時發現了菸草並帶回西班牙,葡萄牙水手與傳教士將它帶到東方,菲律賓很適合種植菸草,不久就普及到中國與日本,菸草自1634年起就做為士兵的供應品來到台灣,菸草也成為在台灣西方人拜會原住民攜帶的禮物,它極受歡迎並讓原住民迅速上癮。原住民會用上刻有圖騰花紋石製的煙斗吸菸,這樣的形象一直存在到晚近。 (註4)

---

註1: 汪榮祖,〈「天地之盜」:明清帝國生態危機綜說〉,《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0),第51期,頁96。

註2: 陳第:〈東番記〉,《閩海贈言》,頁 24-27。

註3: 曾品滄,〈物競與人擇-荷治與明鄭時期臺灣的農業發展與環境改造〉,《國史館學術集刊》(台北市:國史館,2007),第14期,頁11。

註4: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264-26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