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西班牙征台艦隊暫泊三貂角


1626年西班牙攻台艦隊暫泊三貂角(Santiago),兩艘槳帆船繼續前進,半天後發現雞籠灣,呼叫其餘船隻前往。

 

西班牙人早在1598年夏天就進行了第一次的征台行動,共出動兩艘船搭載兵員200多人在薩瑪第奧(Don Juan de Zamadio)的率領下從菲律賓出發開往臺灣,中途季風不配合無功而返。當年9月豐臣秀吉去世,征台之議暫緩。 (註1)

1626年馬尼拉總督舍望誹(Fernando de Silvea)派出卡冷貓(Antonio Carreño de Valdes)率領率槳帆船(Galley,或稱大划船)2艘,戎克船(Junk,即中式帆船)12艘,搭載兵士300名(包括100名西班牙人200名黑人及Pampanga(中譯「邦板牙」)來的人)(註2) 於2月8日從馬尼拉的Cavite(中譯「甲米地」)出發,在北呂宋過冬,5月4日自北塞戈維亞省(北呂宋)的Bangue (中譯「班吉」,或譯「萬圭」)啟程,7日抵達台灣南端,經過San Lorenzo(中譯「聖老楞佐」,土著稱Catinunum,即今日的蘇澳)與Santa Catalina(中譯「聖加大利納灣」,即蘭陽灣),於10日到達灣北端的Punta de Santa Catalina(中譯「聖加大利納岬」,即今三貂角),海灣後的Santiago (中譯「聖雅各」,或「三貂」)是船隊抵達台灣最先見到人煙的村落。 (註3)

本圖顯示西班牙的船隊來到聖加大利納岬暫時停泊,由於此處停泊不易,所以馬丁略神父(Rev. Bartolomé Martínez, O.P.)與主駕駛加隸(Pedro Martín Garay)率領兩艘槳帆船先行北上偵查。

---

註1: 戴月芳,《明清時期荷蘭人在台灣》(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3),頁280。 註2: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356。 註3: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179。此處紀載與頁356的日期與地名翻譯有出入,稱4日自萬圭(Bangui)出發,10日到達福島(即台灣)南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