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聖薩爾瓦多城的生活


在聖薩爾瓦多城內美麗的花園中,原住民少女與菲律賓少年的音樂歌舞,這是短暫的美麗而無法永續經營。

 

聖薩爾瓦多城內有幾幢房舍供長官與士兵居住及做為軍火庫,廣場有美麗的花園,因為城堡內面積有限又缺乏肥沃的土壤與水源無法種植糧食,不得不改做花園,只能種花無法種植作物,這成了聖薩爾瓦多城的軟肋。廣場中央有一口費盡工夫從岩礁中鑽出的水井本想解決飲水問題,但水質不佳。所以聖薩爾瓦多城美麗的外表其實是建立在無法永續的基礎上。

荷蘭人佔領雞籠後,Simon Keerdekoe(西門・給爾得辜)在1655年1月3日寫給巴達維亞東印度公司總督的台灣考察報告稱:

這座雞籠小島約有一小時路程之廣幅。據云周圍是塊岩石,果樹無法存活,玫瑰、百合花以及芸香則可生長,但生菜、豆類及其他蔬菜糧食卻不能種植與收穫。因而西班牙人在時,建造了相當漂亮的花園,以供玩賞。據我判斷,此地似甚為貧瘠。(註1)

美麗的花園、能歌善舞的原住民少女,彈奏巴洛克式吉他的菲律賓少男,即使只是存在很短暫的時間,聖薩爾瓦多城還是有它浪漫的一刻,最大的問題在於糧食無法自給自足,對於馬尼拉的補給船過於依賴,造成可持續性不足。

當時西班牙士兵有許多與雞籠當地原住民女性結婚,這是聖薩爾瓦多當局與天主教道明會所鼓勵的,這種作法一直維繫到荷蘭時期。傳教士Jacinto Esquivel的紀載曾暗示還有妓女存在(註2)。 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北部應該有留下可追尋的西班牙DNA與遺傳疾病。

---

註1: 翁佳音,《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載於: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oldmap/doc/Taipei/Taipei12.htm(最後瀏覽日2019.12.31)

註2: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192。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