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薩爾瓦多城戰役中的卡拉維爾船
- 甲必丹 Capitan
- 2020年9月2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1642年8月荷蘭人進攻雞籠艦隊中的一艘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在八尺門外海支援登陸艇上岸。
根據荷蘭文獻,一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卡拉維爾帆船(可能是tartana型)參與了1642年8月10日由Hendrik Harouse (哈囉色)率領攻打雞籠的艦隊支援登陸八尺門 (註1), 本圖表現此一場面。
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葡萄牙文:Caravela)裝有地中海普遍使用的拉丁帆(三角帆),使用這種拉丁帆的亦有較小型的漁業與近岸運輸船被稱為Tartana。所謂「拉丁帆」事實上是來自阿拉伯的三角帆,經葡萄牙人引進改良成為卡拉維爾帆。阿拉伯的三角帆非常容易操作,能大幅節省人力 (註2)。 初期的卡拉維爾船只有雙桅,後遠航期的為了適應增加到三桅並且三角帆與橫帆並用。 (註3)
卡拉維爾帆船由於體積小、吃水淺、較靈活、操作人力需求與建造成本也較低,最早由葡萄牙開發做為克拉克船的輔助,被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普遍用於海上探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船隊除了旗艦聖瑪莉亞號(Santa Maria)是克拉克船外,其他兩艘都是卡拉維爾式帆船。 (註4)
---
註1: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391。
註2: 筆者曾在埃及搭乘這種帆船航行於尼羅河上,駕船的是一名兒童,他只用腳就可以全程操縱帆的收放與轉向。
註3: 官龍耀,PORTUGALBUM 55 QUADROS ,(澳門:澳門文化學會,1990),頁12。
註4: 李伯重,《火槍與帳簿:早期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與東亞世界》(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9),頁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