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聖三位一體島的佈局


西班牙佔領下的聖三位一體島(La Santísima Trinidad ),自左依序為聖救主城、諸聖堂、西方人聚落、小澗內、巴塞人聚落、八尺門水道等。

 

本圖呈現西班牙佔領雞籠時的全貌,當時所謂的「雞籠」實際上是指今天的和平島,所謂「雞籠港」大概是指今天和平島南面的海岸與水域。今日基隆的內港在當時還是灘塗地,不適於船隻停泊。今日的和平島南面海域因為填海造陸所以水域縮小很多,當時還是頗為寬廣的。

和平島、桶盤嶼及中山仔嶼在當時都還是分離的島嶼,阻擋東北季風提供一個適合停泊的內海,並且有兩個水道可以進出(主航道與八尺門水道),是一個天然良港。此外由於島上原來有許多棕櫚樹,所以被西方人稱做”Palm Island”,本圖也呈現了這一現象。

西班牙人在Santísima Trinidad島上的布局,從圖最左邊開始是主堡「Fort San Salvador」(聖薩爾瓦多城),沿著海岸依序往右是長官官邸、修道院與位在較高處的諸聖堂,再往右在島的中央位置是漢人聚落「Parián」(澗內),再往右端是原住民巴賽族的聚落,最右端是八尺門水道,水道的對面超出圖範圍的是日本人及其他原住民的聚落。由「Fort San Salvador」往山頂稜線依序為「San Millán」(護退堡)、「San Antón」(看守堡)與八尺門水道口的「San Luis」(桶方堡)。

「Santísima Trinidad」的地名一開始是指港口,但不久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San Salvador」不僅指城堡,也指港口,甚至包括整個地區。 (註1)

---

註1: 鮑曉鷗,《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 1626-1642,一項文藝復興時代的志業及其巴洛克的結局》,頁18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