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福州街


當年在雞籠的漢人有許多是福州人從事建築與修造船的行業,所以「小澗內」亦被稱做「福州街」。

 

文獻顯示:「1632年當時約有120名福州工人集居此地,有福州厝之稱,後在明鄭時期才以福州街稱呼,是基隆第一個海商交易港埠。荷蘭人當時稱為雞籠街,街道不寬,長約一荷里,建築良好,有各式各樣的商品與商人。」 (註1)

當年在雞籠的漢人有許多是福州人從事建築與修造船的行業,所以有「福州街」的地名。本圖海灘待修的戎克船與遠方的聖薩爾瓦多城暗示這兩項福州人專精的工作。

當年定居基隆的華人不多,比西班牙人還少,更不用說巴賽族原住民。當時華人是當地的少數民族,而且有相當人口是流動的而不是定居者,這與荷蘭人在南部大員的經營模式不同,西班牙並沒有像荷蘭人一樣自大陸引進農民工,因為雞籠沒有發展大規模農場的條件。或許這樣對於西班牙統治者較不會造成心理壓力,這可能是此地未曾發生像馬尼拉Parián多次大規模屠殺華人事件的原因。

---

註1: 《臺灣地名辭書第十七卷基隆市》(台北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1),頁66。

bottom of page